首页 - 基金 - 中邮核心优选混合C(023549) - 基金概况
中邮核心优选混合C(023549)基金概况
基金简称 中邮核心优选混合C 基金代码 023549
基金经理 陈梁 马姝丽 设立日期 2025-05-09
管理人 中邮基金 托管人 农业银行
业绩比较基准 沪深300指数*80%+中国债券总指数*20%
跟踪标的 该基金无跟踪标的
投资目标 本基金定位为混合型基金。以“核心”与“优选”相结合为投资策略主线,在充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带来的收益,进而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投资理念 在坚持并深化价值投资理念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分析,积极挖掘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稳定成长前景和内在价值的行业和公司。具体来说,该理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获得不断增长的动力源泉,在这一过程中,各行业呈现繁荣交替态势。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分析,力争把握各行业景气周期,最大限度地挖掘优势行业的投资价值和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 2.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投资的基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成功完成,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障碍被清除,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会得到实质性改善、经营业绩明显提升等积极因素,最终将在公司价值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必将凸现。 3.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将明显受益。事实上,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性,投资于这些成长型股票,可以最大程度的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 4.与此同时,通过专业研究获取信息优势,充分挖掘证券市场不完全有效特征中的机会,通过积极主动投资,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投资范围 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投资策略 本基金在投资策略上充分体现“核心”与“优选”相结合的主线。“核心”包含核心趋势和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两个层面。通过自上而下的研究,从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走向、行业周期和景气变化、市场走势等方面,寻找促使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行业及市场演化的核心驱动因素,把握上述方面未来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强调甄别公司的核心竞争要素,从公司治理、公司战略、比较优势等方面来把握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力求卓有远见的挖掘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优选”体现在对公司价值的评价和估值水平的横向比较,利用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等方法来优选个股。本基金针对不同行业和公司的特点,通过建立估值模型来分析评价公司的内在价值,并进行横向比较来发现具有估值优势的公司,从而达到优选个股的目的。 资产配置策略 本基金在构建和管理投资组合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自上而下”为主的投资方法,研究员着重在行业内通过分析上下游产业链景气状况的不同、供需情况、传导机制的变化,选择基本面良好的优势企业或估值偏低的股票。通过宏观经济、金融货币、产业景气等运行状况及政策的分析,对行业判断进行修正,结合证券市场状况,做出资产配置及组合的构建,并根据上述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本基金将持续地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投资组合回顾与风险监控,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战略资产配置首先要确定各类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和波动率,然后再按照要求对满足风险收益目标的资产进行混合。由于使用了预期回报率和波动率等信息,该类信息具有长期性;战术资产配置增加了对市场中短期趋势判断的重视,通过对市场的研究,把握时机进行仓位调整和波段操作,一般用于中短期的资产配置。 本基金采用战略资产配置为主、战术资产配置为辅的配置策略:中长期(一年以上)采用战略资产配置,短期内采用战术资产配置。 股票投资策略 (1)行业配置策略 本基金行业配置在资产配置的基础上,遵循自上而下方式。具体方法是: 基于全球视野下的产业周期的分析和判断 本基金着眼于全球视野,遵循从全球到国内的分析思路,从对全球产业周期运行的大环境分析作为行业研究的出发点,再结合国内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等经济环境的分析,从而判别国内各行业产业链传导的内在机制,并从中找出处于景气中的行业。在行业把握上,本基金进一步通过从宏观到行业再到行业内部的思路进行深入挖掘。 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分析 对每一个行业,分析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本基金将重点投资处于成长、稳定与成熟期的行业,对这些行业给予较高估值;而对处于初始期的行业保持谨慎,给予较低的估值;对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则予以回避。但是,某些行业虽然从大类行业看属于衰退性行业,其中某些细分行业仍然处于增长期或者成熟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或较强的盈利能力,本基金将对这些细分行业的公司进行投资。 基于行业内产业竞争结构的分析 本基金重点通过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考察各行业的竞争结构:(a)新进入者的威胁;(b)供应商的议价能力;(c)行业内部的竞争现状;(d)替代品的威胁;(e)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等。本基金重点投资那些拥有特定垄断资源或具有不可替代性技术或资源优势,具有较高进入壁垒或者具有较强定价能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行业。 (2)公司核心竞争优势评价 本基金主要投资于治理结构良好,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 本基金认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成为成本领导者或提供差异化服务等手段取得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这种竞争优势能够为公司带来超越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或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率。本基金认为,具有上述特征的企业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点: 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结构,注重股东回报,已建立起市场化经营机制、决策效率高、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并内控有力。主要考核指标:财务信息质量、所有权结构、独立董事制度、主营业务涉及的行业数量等等。 具有与行业竞争结构相适应的、清晰的竞争战略;拥有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或其它特定优势;在特定领域具有原材料、专有技术或其它专有资源;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 主营业务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50%,行业排名前50%;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高于行业平均值;或者资产报酬率(EBIT/总资产)高于行业平均值;或者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高于行业平均值。 现金含量高,经营活动产生的每股现金流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本基金认为,具备上述条件的企业通常成为同行业中的成本领导者或者产品/服务差异化的提供者,享有比同行业中其它企业更好的利润水平,具有可持续的成长能力,能较好的分享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因而,在市场表现中,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回报,这类企业将是本基金投资的重点对象。 权证投资策略 本基金将因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或增发、配售等原因被动获得权证,或者本基金在进行套利交易、避险交易等情形下将主动投资权证。本基金进行权证投资时,将在对权证标的证券进行基本面研究及估值的基础上,结合股价波动率等参数,运用数量化期权定价模型,确定其合理内在价值,从而构建套利交易或避险交易组合。 债券投资策略 (1)久期管理 久期管理是债券组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收益、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利率水平的变化对债券投资的收益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基金在综合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政策和市场状况的基础上,对未来市场利率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当预期利率上升时,本基金将适度降低组合久期;当预期利率下降时,本基金将适度提高组合久期,在有效控制风险基础上,提高组合整体的收益水平。 (2)期限结构配置 由于期限不同,债券价格变化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本基金将在确定组合久期后,结合收益率曲线变化的预测,进行期限结构的配置。主要的方式有:梯形组合、哑铃组合、子弹组合。 (3)确定类属配置 类属配置主要体现在对于不同类型债券的选择,实现债券组合收益的优化。主要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之间,以及各个市场内不同债券类型的选择,本基金在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债券流动性、税收、以及信用风险等因素基础上,进行类属的配置,优化组合收益。 (4)个债选择 本基金在综合考虑上述配置原则基础上,通过对个体券种的价值分析,重点考察各券种的收益率、流动性、信用等级,选择相应的最优投资对象。本基金还将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针对市场定价错误和回购套利机会等,在确定存在超额收益的情况下,积极把握市场机会。本基金在已有组合基础上,根据未来市场的预期变化,持续运用上述策略对债券组合进行动态调整。
分红政策 1、由于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而C类基金份额收取销售服务费,各基金份额类别对应的可供分配利润将有所不同,本基金同一类别的每一基金份额享有同等分配权; 2、基金收益分配采用现金方式,投资者可选择获取现金红利或者将现金红利按红利发放日前一日的基金份额净值自动转为相应类别的基金份额进行再投资(下称“再投资方式”);如果投资者没有明示选择,则视为现金分红方式; 3、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才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4、基金收益分配后各类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5、如果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 6、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基金收益分配每年不超过12次,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已实现净收益的60%。当年基金合同生效不满3个月,收益可不分配。 7、法律法规或监管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并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履行适当程序后,调整基金收益分配原则和支付方式,此项调整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但应于变更实施日前在规定媒介公告。
风险收益特征 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中等风险品种。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